贾教授的选择:享佳健康,晚年生活的专属守护

人物介绍 PROFILE

贾宗诚

江苏扬州市

铂金会员

扬州,新城河畔的清晨,阳光漫过石板路。九十五岁的贾宗诚与妻子,又一次手牵着手,缓缓踱出单元门。他们的步履已不复矫健,走走停停间,偶尔需要在河边的大石头上歇歇脚。唯有那双布满纹理、却依然紧紧相扣的手,柔情依旧。

这双手,牵了近七十年。从白山黑水的凛冽风雪,到新城河畔的温润晨昏,他们以相守诠释了风雨同舟的真义,更以智慧的自律,将暮年活成了健康的诗篇。

烽火淬炼的南京少年

1930年3月,贾宗诚出生于南京市城南小百花巷3号的一间老房子里。

贾宗诚兄妹六人,他排行老二。1937年,日寇攻陷南京,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,贾家与外婆家共十八口人,一起逃到安徽马鞍山附近的十八村避难。他的父亲、三叔和四叔则留在了城里,不幸的是三叔在南京城郊三新河一带惨遭日军杀害。

战火与流离带来的是饥寒交迫。为了贴补家用,年幼的贾宗诚便随家人在街头摆摊。在亲人的相互扶持下,一家人才熬过了那段至暗岁月。是父母之爱与家人的团结,给了贾宗诚面对生活苦难的勇气和力量。

挥洒青春的黑土地

1950年8月,为响应建设东北的号召,刚刚从农职校毕业的贾宗诚积极报名。“当时黑龙江农业厅来学校招聘人才,我们毕业的有36名同学,其中有22名同学自愿报名。”

坐火车,转轮渡,经过五天五夜的跋山涉水,贾宗诚与同学们抵达齐齐哈尔报到。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校长与主任亲临选才,贾宗诚与另三位同学入选,以见习农业助理员身份入职森林科,成为一名林业技术员。

在森林科期间,恰逢学校筹建教育工会。贾宗诚因工作能力突出被聘为工会干事,并于1955年因表现优异,擢升为教育工会副主席,同时兼任马列教研室教员,讲授党史。由此,贾宗诚开启了毕生倾心的马列教学生涯。

三拒升职 一生系于讲台

1956年,黑龙江农专升格为北安农学院;1958年,因吉林省尚无农业高等院校,北安农学院迁至长春,与长春畜牧兽医大学、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,组建长春农学院。贾宗诚随校迁转,继续在长春农学院马列教研部任教。

在长春农学院,贾宗诚担任工会副主席。因其出色表现,党委决定提拔他为学院团委副书记。这本是难得的晋升机会,却令贾宗诚陷入踌躇:他个人志趣不喜行政工作,自认长于学问而非人际处理能力,更愿深耕马列教育。思虑再三,他婉拒了升职,坚守教研岗位。

1959年,一个赴吉林省委党校马列主义培训班学习的名额分配至农学院,学校知悉贾宗诚心系教学,便将名额授予他。“当时真是喜出望外!”忆及此事,贾宗诚脸上漾起笑容。同年8月,他入学进修两年。学成归来,重返母校(此时长春农学院已升格为吉林农业大学)执教中共党史。

1981年,时任校党委副书记鼓励贾宗诚出任学生处处长。他再次坚持本心,希望专注教学至退休。恰逢晋升副教授契机,贾宗诚因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,顺利获评副教授。

学校对贾宗诚的第三次动员发生在学生处处长人选决议期间。党委常委会正在三楼开会讨论,副书记再次征询贾宗诚意见。他诚恳回应:“我是党员,坚决服从党委的决定与需要。若问个人意愿,我仍愿教书育人,直至退休。”党委最终尊重了他的选择。

临近退休,党委书记找到当时已是马列教育副主任的贾宗诚,动员其升职为马列教育部主任。当时在任的主任快要退休了,除了贾宗诚外还有位副主任。“我当时想,那位同志等待升职多年,我退休在即,不宜占此名额。还是安心做副主任到退休,不阻碍他人发展为好。”贾宗诚如是解释。

中共吉林农业大学第九次代表大会,后排从左往右第五位是贾宗诚

回望职业生涯,诸多高光时刻中,最令贾宗诚津津乐道、笑意盈然的,仍是那些与马列教育紧密相连的经历:在吉林省委党校进修时,以学员身份参与书籍编写,并在全校大会上宣讲最后两章;1971年参加全国党史革命圣地游学,并代表集体面向学生、工农作了十二场学术报告;参加高等教育部马列培训班后,返校及至各县巡回报告……

“这几次学术讲座,内心感受至深,我觉得无比充实、饱满。”贾宗诚微笑着回忆。退休后,一次参加同事女儿婚宴,同席多位农大领导与教师。众人对贾宗诚的一致评价是——将毕生奉献农大,德高望重的老教授。“此心足矣。”他欣慰地说道。

贾宗诚与学生

在采访中,贾宗诚将工作往事娓娓道来,重要时间节点清晰如昨。从森林科技术员到入党,再到吉林农大的马列教授,他未曾料想,当年应召北上,竟将大半生留在了这片黑土地。娶妻生子,生活工作,青春与梦想,皆深深植根于此。

家园守望:从白山黑水到运河之滨

宗诚的人生叙事,始终与妻子严玉莲紧密交织。1952年,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的上海姑娘严玉莲,服从分配来到北安农学院工作。时任马列教研部资料室主任的她与贾宗诚相识、相知、相爱,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,并育有三女。两位来自南方的年轻人,在广袤北疆筑起了一个温馨的五口之家。

生活虽清苦,子女教育却从未松懈。在磨难中成长的贾宗诚深知教育之重。家庭浓厚的书香氛围与夫妻的悉心培育,令三个女儿皆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。长女考入吉林农大,毕业留校,从学报编辑做起,直至编审。两位妹妹分别考入长春师范学院与吉林农大,毕业后一位在吉林农大工作,一位供职于长春某企业。

1998年为照料小外孙,年届七旬的贾宗诚夫妇也随之南迁到扬州。或许源于江南故土的亲切,或许迷恋扬州的精致早茶,这对古稀夫妇渐渐熟悉并爱上了这座古城温婉的烟火气息,决定在此颐养天年。

如今,贾宗诚夫妇与子女同住一个小区,不同楼宇间保持着“一碗汤的距离”——既得儿女照拂,又享有独立空间。夫妻二人每日相伴,读书看报,对弈娱乐。清晨十指相扣的漫步,午后戴着老花镜削苹果的专注,夕阳下相互搀扶的背影,共同勾勒出他们晚年诗意的日常画卷。

贾宗诚和老伴严玉莲下跳棋(图源新华报业网&扬州晚报)

自律相伴 健康相随

退休后,贾宗诚学术的严谨科学的习惯,投入到了健康管理上。散步是他最日常的锻炼方式。刚退休的时候,日行三至五千步;年逾九旬后,调整为两千步左右。与老伴在小区河边携手徐行,既是体能的维系,更是情感的纽带。

“每日除散步外,还需在家进行针对性运动。年纪大了,机能退化,需训练维持。”他通过央视养生节目自学按摩,每日必修半小时“从头到脚”的功课,从面、眼至腹、腿,全身细致揉按。如今腿脚不便,他也更专注于腿部训练:深蹲(16次/组,每日2组)、踮脚(日均千次)。

贾宗诚展示深蹲

运动之外,科学补充营养保健品亦是夫妻健康的重要课题。贾宗诚夫妇每年夏秋服用铁皮石斛滋养脾胃、强身健体,春冬则服用不老莓延缓衰老、保护视力。两人亦搭配灵芝孢子粉与深海鱼油,用以调节血压血脂、提升免疫力。

规律的生活加上精准的营养补充,使这对九旬伉俪多年未曾入院。“免疫力明显增强,这些年再未感冒过。”

始于信任 归于温情

贾宗诚与享佳健康结缘于九年前,缘起一位北京老同事的推荐。“铂金卡”会员的身份,承载着近十年的信赖。他对享佳产品表示满意,更珍视顾问多年如一日的贴心关怀:“我们的顾问非常关心我们,我们对享佳也有感情。”

这份信任亦在家族中传递——他的三弟亦是享佳会员。对贾老而言,享佳不仅是健康产品的提供者,更是晚年生活里一份温暖的陪伴与保障。

浪漫的本质是长情的陪伴

时光的流水漫过白山黑水的记忆,沉淀于运河温柔的波光里。贾宗诚三尺讲台上倾注一生的痴心,最终化作了与妻子河畔晨昏中十指紧扣的暖意。他们用最朴素的相守,丈量了岁月的长度;用最日常的扶持,定义了浪漫的深度。当青丝化作白雪,当激情归于平淡,唯有那双手始终紧握,无声诉说着:最长情的告白,便是将一生的光阴,细细研磨进彼此的生命里,同担风雨,共享晴暖,直至光阴的尽头。

他们的故事,是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,是平凡岁月里对教育、健康与家庭价值的极致坚守,更是一曲关于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,与子偕‘养’”的生命赞歌。